他设计的“在线办”流程入选天津市活动创新工作案例,他自主研发的多项系统优化了经办服务。思想政治上求“正”、业务水平上求“精”,他以技术创新奉献社保事业,践行入党誓言。
刘振鹏接待参保单位经办人,并为其单位办理社会保险业务。
刘振鹏2002年6月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,200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从原天津市塘沽区社会医疗保险服务中心调入天津社保塘沽分中心,再到天津港保税区分中心,“思路开阔,擅于学习,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开展工作”是同志们对他的一致评价。
刘振鹏在塘沽分中心工作期间,参与论证、设计并组织开发了社保问题库、养老保险待遇自助查询系统等项目。调入保税区分中心后,他需要兼顾窗口咨询和电话咨询工作,还要为自行设计的信息系统编写程序。工作时间不够用,就下班后在家完成。2018年,根据相关规定,网上申报数字证书将于8月份集中更换。保税区有相当一部分注册企业的实际经营地在保税区域外(有的甚至在外省市),按照传统的证书办理方式,用人单位经办人员需携带纸质资料到指定地点进行办理,耗时、费力,很不方便。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,刘振鹏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手机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上。他依托“保税社保”微信公众平台,开发信息采集系统,在全市社保系统内首创“数字证书在线申领”功能模块。为保障企业信息和数据转换安全,他设计了一套严谨顺畅的操作流程:企业只需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提交申报信息、邮寄申报材料,即可坐等数字证书直接邮寄上门,平均用时不超过24小时。自2018年8月该模块在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,数千户企业成功办理了数字证书申领。同年10月,此流程设计作为滨海新区的代表,入选天津市“双万双服促发展”活动创新工作案例,目前数字认证公司也已采用此流程优化服务过程。2019年11月,鉴于保税区的特点,刘振鹏又开发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参保单位在线登记系统,实现了集“新注册单位参保信息补录、办理网上申报数字证书、委托扣款协议关联”3项业务为一体的全程“零跑腿”服务。
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,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,刘振鹏敏锐意识到,“不见面”将与自己之前的服务尝试相契合。随着《天津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预案》发布,市人社局党组提出“网上办”“掌上办”“不见面办”的社保业务办理模式。刘振鹏随即向分中心领导提出了工作设想。经过几个昼夜连续奋战,他和同志们迅速搭建起覆盖主要业务流程的手机联网申报平台,并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发布。考虑到微信公众号的局限性,他又将自己一直在研究的“保管办”微信小程序进一步封装完善上线。此时,各个业务流程入口及操作指南都汇聚于一个平台之上,用户“只进一门”即可办理全部业务。
“以人民为中心”是刘振鹏自主研发的动力所在,他走的路,无不体现他对信仰的追寻。



